
所有的妈咪都希望宝宝健康聪明,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早教提上日程了,生怕宝宝输在起跑线。然而,如果欠缺一种能力,那再多的早教效率都很低——这种能力叫做“专注力”!

专注力,说白了就是“专心”,将视觉、听觉、触觉都集中在同一事物上的能力。要是专注力不足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像是狗熊捡棒子那样捡一个丢一个,怎么能快速吸收知识呢?

培养专注力最佳的时间是2~8岁,2岁孩子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是7分钟,3岁大约是9分钟,4岁大约是12分钟,5岁以上可以达到15分钟。想让专注力up,宝妈们需要这样去做~!

|||— ❶ —|||
|||专注力“摸底”游戏|||
怎样知道宝宝的专注力水平?我们先来摸个底!有一个简单的游戏特别好使,从超市里买的杂粮粥,里面稻米、黑米、红豆、黑豆等等混杂在一起,抓一把摊在桌上,让孩子把各种米和豆子分拣开。


如果宝宝能流畅不间断地完成,就说明专注力强哦。更聪明一些的宝宝,会先挑出色彩辨识度高的红豆,然后再挑拣出黑豆,最后再将颗粒小的米分类。

这个过程对家长来说有点枯燥,但要训练宝宝的耐心,妈咪也要有耐心对不对?赶紧给孩子试一试吧。当然了,如果家里不吃杂粮粥,也可以用珠子、小棒子等玩具来代替。
缤纷靓丽的宝宝串珠,色彩鲜艳辨识度很高。让孩子挑拣出不同颜色、不同形状的珠子,有利于专注力提高。TPR塑胶很耐玩,能够反复拼插拆装。
多达1000根聪明棒,数量够足,宝宝通过分辨观察,认识不同颜色和形状,慢慢引导他们将同类的积木归类整理。码放出整齐而具有秩序感的组合,适合用来做长时间的练习。
|||— ❷ —|||
|||给孩子独立的学习环境|||
对家长而言,宝宝专注力“保护”的意义要远大于“培养”。当孩子注意力集中去做某件事的时候,千万不要总是打断。“宝宝要不要喝水”,“要不要休息下”,“你这样玩不对”之类的会大大影响专注力的养成。

试想下,宝宝做什么都要分心去在意家长的唠叨,生怕让父母不满意,怎么能独立自强呢?这个问题常见于控制欲强的家长和溺爱孩子的家庭,特别是隔代教育。对宝宝专注力最大的尊重,就是戒掉唠叨,让孩子做时间的主人。

给孩子独立的学习环境吧——安静的房间,专属的书桌、简洁的文具。宝宝专注做事的时候,父母也要尽量保持安静,不要进进出出,也不要大声打电话看电视。书房里别放手机和ipad,玩具也要单独收纳,让孩子远离干扰。
在丹麦广受青睐的爱果乐儿童桌椅,可以从3岁一直用到18岁。椅子高度可调节,书桌的角度也可以调节。写字、阅读、画画都在熟悉的专属书桌上完成,宝宝能快速进入状态,让注意力集中,学习不分心。
遍地洒落的玩具是专注力最大的杀手,赶紧将家里的小玩具收一收吧!这款小汽车形状可爱又不会过分引人注目,可叠加码放的设计很省空间,放在儿童房实用又美貌。
|||— ❸ —|||
|||每次专心做一件事|||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讲道理,很多粑粑麻麻自己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,如何给孩子做榜样?

平时父母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比如玩亲子游戏别看手机,吃饭关掉电视。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,在精力一定的情况下,任务量和效率成反比。

布置专注力任务时,让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,而不是两三件一起干,才能保证高效完成。用于专注力训练的书籍一两本就够了,用于专注力训练的玩具也别一次给太多。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先不要急着提示,鼓励宝宝主动解决问题。
来自德国慕尼黑的专注力养成大画册,包括了认知游戏书和故事游戏书,画风风趣而严谨。从孩子们熟悉的童话出发,锻炼宝宝全方位的观察理解能力,快速提升专注力。
萌趣有爱的小瓢虫记忆棋,必须注意力足够集中才能记住每个棋子的位置。父母可以自主调节难度,陪孩子一起玩,分享点点滴滴的进步,宝宝也会越来越自信。